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

    施撒调理剂 冬田“治未病” 乐清改良土壤保丰收

    新报观察来源:2023-01-18 12:44:38


    【资料图】

    施撒调理剂 冬田“治未病” 乐清改良土壤保丰收

    乐清市农业农村局供图

    近日,在虹桥镇白马园附近的稻田里,一辆农用翻耕机正忙碌地在冬闲田里来回耕作,翻耕土地,施撒调理剂,趁着农田修整之际,以改良土壤为来年农作物增长提供更有利的生长环境(如右图)。

    作为浙江首批、温州唯一的土壤改良试点县,连日来,乐清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指导各乡镇街种粮大户对“冬闲田”开展土壤改良,并突破传统的石灰治酸方法,采用机械代替人工撒施石灰,推行粮食作物上“石灰精准定量+冬翻耕”技术模式。

    “乐清的土壤主要由红壤、黄壤、潮土、盐土、水稻土、酸性紫色土、山地草甸土等七大土类组成,其中红壤土类、水稻土土类面积分别占64.7%和21.33%。乐清市耕地土壤调查表明,与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,乐清市耕地土壤平均pH值下降0.5-1.3个单位。”乐清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为了改良土壤保丰收,该局与浙江大学、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深度合作,绘制了《乐清市酸化耕地空间分布图》,叠加酸化土壤分布图和耕地利用现状,科学谋划治理路径。目前已针对水稻、马铃薯、果树、茶叶等4类乐清种植较为普遍的农作物开展田间试验,集成推广碱性物资精准施用和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2套技术模式。

    简单来说,就是趁着冬天田闲,为土壤“治未病”。如,选择石灰质物质,合理确定pH值提升目标、施用量和施用频度,快速提升土壤pH值,有效遏制土壤酸化;通过秸秆还田、绿肥种植和施用有机肥、深翻耕土壤多途径提升耕地土壤酸缓冲容量和地力水平,提升耕地土壤长期抗酸化能力;实施稻菜轮作等种植制度,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减少化肥施用,合理利用碱性化肥和微生物土壤修复产品,提高酸化土壤pH值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在具体操作中,乐清市坚持因地、因业制宜,攻坚茶叶、果树等特色产业农机开发,推动山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。其中,能仁村“雁荡毛峰”茶叶使用单轨运输机、无人驾驶的农用“小火车”,提高了山区物资撒施效率,解决了山区运肥施肥劳动强度大的难题。

    冬田不闲,土地生钱。下一步,乐清将进一步做好土地的科学施肥技术指导,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科学施肥行列中来,从源头预防因施肥不当导致各类问题。针对已出现问题的土壤,继续开展现场把脉问诊服务,提供精准改良技术方案,改出好土壤,种出好作物,助力农民增收。

    关键词: 技术模式 农民增收 土壤改良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【环球报资讯】预告业绩大幅增长 长虹美菱交出亮丽成绩单